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2025年是海南解放七十五周年,为铭记海南解放光辉业绩,弘扬琼崖革命斗争精神,注入建设自贸港强劲精神动力,海南省档案馆深入挖掘档案资源,精心组织策划推出海南革命斗争与解放全景式档案纪实,从郭钦光到王国兴,从孤岛奋战到大军渡海,从迷雾丛丛到光耀琼州,全方位展示在中国共产党(或早期党组织及革命先驱)的领导下,海南是如何坚持斗争,举红旗二十三年不倒,最终求得解放的历史过程。一张张斑驳的图片、一份份泛黄的文件、一封封陈旧的电报……档案以最原始的姿态,最真实的容貌,记录着历史,赓续着根脉,穿越时空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本文为专刊第五期(共六期)
抗日救亡:
一面旗帜与两面夹击的生死博弈
(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对我国发动“九一八”事变,自此,中华儿女被迫进行长达14年的抗日救亡斗争。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海南各界爱国人士纷纷成立各种抗日团体,比如“九一八惨案后援会”、“抗日大同盟”等,以实际行动声讨日本的侵华行径。
此时,琼崖革命力量仍处在国民党围剿的生死关头,但是在国难之际,琼崖特委明白大是大非,毅然采取一系列行动,维护民族大义,捍卫国土家园。
一方面,不断揭露日本侵华的罪恶嘴脸,呼吁琼崖各界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琼崖特委在与中共中央、广东省委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从华侨带回的报纸上看到宣言后,立即开展传达工作。
冯白驹在《国光日报》上署名发表《对琼崖时局的我见》一文,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当下琼崖的时局,系统地宣传了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据记载,该期报纸一再加印,均被抢购一空,为团结抗日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在琼西南地区,马白山、史丹等以琼西中学为阵地,自编教材,四处演讲,向民众宣传、控诉日本侵略罪行。
琼崖特委委托海口市工委重新创办《新琼崖》月刊,呼吁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另一方面,摒弃前仇,积极开展国共合作,建立民族抗日统一战线。
1937年上半年,琼崖特委几经周折,终于与中央取得联系。根据中央方针政策,为了抗日斗争,琼崖特委主动开启了艰难的国共合作谈判,并达成协定。
依谈判协定,1938年12月5日,琼崖红军在琼山县云龙墟举行改编誓师大会,这就是琼崖抗战史上著名的“云龙改编”,琼崖红军游击队被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
“云龙改编”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琼崖国共两党握手言和,为两个月后抵抗日本侵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独立队在琼山、文昌、澄迈等开辟敌后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二)
1939年2月10日,日本开始侵占琼崖,并按照预定计划对海南进行全面蹂躏和掠夺,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下面列举部分惨绝人寰的重大暴行:
1、1939年3月6 日,日军借捕杀共产党为名,出动大批军队包围崖县乐罗村,用机枪疯狂杀害村民140多人,而十几名青年被认定是“共产党”遭砍头示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乐罗惨案”。
2、1939年8月15日,日军突然包围海口长流儒显村,逼迫村民交出抗日分子,群众不为所动,最后全村190多人被集中杀害,制造了震惊全琼的“儒显村大屠杀事件”。
3、1941年6月,因日伪西路总指挥官林桂深的长子林明成在澄迈县沙土洞地区被国民党杀害,日军便把沙土洞地区13个村庄的群众集中枪杀,遇难者达1100余人,制造了无村不带孝,无家不哭泣的“沙土洞惨案”。
4、海南文昌人林树慈在《椰林血泪》一书中描述,1942年农历三月初六,日军突然包围文昌林村,采用刀捅剑戮,水淹火烧的方式屠村。
首先,把11名十岁左右的少年赶到村前水井旁列队站好,用剑一个一个捅穿胸膛后扔进水井,侥幸活下来的林鸿通老人回忆说,井水已经变成血水,他憋在井里喝了一肚子血水,想探出头来透气,结果被井边的日本兵发现用脚踩了下去。
接着,又把60名村人关进两间房屋,堵门关窗,然后浇足汽油后纵火活活烧死……
《新琼崖》报道日寇侵琼暴行
5、1942年,日军在八所屠杀劳工上万名。这些劳工是日本从上海、广州、香港和本岛等地抓骗过来,赶修石碌至八所的铁路和八所港码头,但因病弱等原因被杀,集中埋在一起,世称“万人坑”,至今仍有清晰遗迹烙印在八所港的海岸边上,罪迹昭昭!
侵华日军侵琼八所死难劳工监狱
6、强征慰安妇,惨无人道。全岛慰安所有62处,海南有数千妇女被迫当“慰安妇”,身心遭到非人摧残,至抗战胜利,能活下来的慰安妇寥寥无几。
幸存的慰安妇
与此同时,日军对琼崖特委领导建立的抗日革命根据地进行残酷的蚕食和扫荡,特别是从1942年5月起,妄图用三个月时间消灭全岛的抗日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在蚕食和扫荡中,杀害琼崖群众10万多人。
虽然在抗日救亡的过程中,琼崖红军灵活应对,不仅有效打击日军,根据地还得到发展和壮大。但是海南民众却做出了巨大牺牲,许许多多无辜百姓惨死在日本军国的铁蹄之下!
日军侵占海南的另一个目的是掠夺资源。据史料记载,田独铁矿240万吨铁矿石、石碌铁矿38万吨铁矿石、羊角岭水晶矿93吨水晶矿石、南朋岛重石矿958吨钨酸钙矿石等宝贵的战略资源被掠去日本,成为日本维持战争机器运转的重要资源。
因此,日本侵略者在海南犯下了滔天罪行,是一群泯灭人性的强盗和侩子手!
(三)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琼崖国民党当局慌乱溃散,无法抵挡日军的强势进攻,纷纷撤至中部五指山区。
琼崖共产党不畏强敌,第一时间领导爱国军民奋起抵抗,对日军进行了顽强而有效的打击:
1939年2月10日,中共琼崖特委领导的独立队第一中队在潭口有效阻击日军,拖延侵略者东进,极大鼓舞了琼崖抗战士气。3月,独立队扩编为独立总队;
1939年10月21日,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和200多名武装群众及国民党部分游击部队,开始围攻驻那大的200多名日伪军。6日晨,攻克那大镇,击毙击伤日军多人,俘虏伪军中队长以下80多人,取得围攻那大的胜利。
与此同时,琼籍侨胞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到抗日救亡的伟大斗争中:
据南洋当地报纸报道,琼侨甚至通过街头卖花、戏剧义演等方式筹款,用以购买和捐赠各种资金、物资、药品等,其赤子之心感天动地。
同时,琼侨纷纷成立各种抗日团体,比如“援冯(冯白驹)委员会”、“琼侨救国总会”等。
特别是1939年1月,琼崖华侨在香港成立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并立即组织回乡服务团共240多人,从香港、越南、泰国等地分批返琼,参与作战,为琼崖抗日斗争作出了卓越贡献。
海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克攻、中共海口市委原书记周训堂、符思之等人曾是服务团成员。团长符克死于国民党当局的阴谋迫害,令人愤慨和不齿!
依托国际、国内特别是岛上广大抗日力量,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琼崖特委通过开展游击战、破击战,逐步而艰难地粉碎了日寇的“蚕食”和“扫荡”。
据记载,在反蚕食和扫荡中,抗日根据地军民与日军作战1000多次,抗击着日军至少5个警备队共1万多人和伪军5000人的进攻,歼灭日、伪军1200多人,不断巩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
至抗战胜利,琼崖特委领导的革命军队,已由云龙改编时的300人左右,发展到7000多人,解放了海南岛五分之三的地区。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侵琼日军解除武装,无条件投降。至此,琼崖抗日战争历经六年多,终于胜利结束。
(四)
最令人愤慨的是,在抗日斗争中,琼崖国民党当局不仅消极应对侵略者,而且处心积虑破坏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多次挑起事端。
1940年12月15日,国民党顽固派集中三千多人分五路向美合根据地进攻,发动了臭名昭著的“美合事变”。
这迫使琼崖特委撤至琼文根据地,不仅艰难应对日军的蚕食和扫荡,而且同时集中力量击碎国民党的反共逆流。
“美合事变”的发生并不意外,从全国范围来看,“皖南事变”正是国民党当局此时开始酝酿和实施。国民党当局为了一己之私,竟置民族大义于不顾!
而且,琼崖国民党当局在撤退至五指山区后,对当地的黎苗少数民族进行欺凌压迫,实行残暴统治,激发民怨鼎沸。
难能可贵的是,1943年8月,以王国兴为奥雅(首领之意)的黎苗少数民族不堪国民党的重压,揭竿而起,发动了著名的“白沙起义”,把国民党当局赶出白沙,震撼了整个五指山区。
“白沙起义”之后,王国兴主动去寻找共产党,与琼崖特委和红军,汇成了浩浩荡荡的革命洪流,最终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王国兴照片资料
毛主席对王国兴领导的白沙起义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中国少数民族自发起义,主动寻找共产党,消灭国民党,建立革命根据地,只有王国兴一人。”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