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幼小衔接,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可能已经开始各式各样的小补课,譬如同步补拼音、超前学习数学、练习各种才艺……其实,从孩子的全面发展考虑,补课不如补习惯!
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
这是培养孩子拥有良好习惯的第一步,无论是整理家里的书桌,还是学校里的、书包里的学习用品,都要长期且不可妥协地监督孩子完成。学习用品也不要太复杂,单一一点比较好,各门各类的书籍要做到分门别类,不要嫌麻烦,每做完一科作业就要引导孩子直接把书本及作业放在同一个袋子里,再拿第二科的作业出来写。老师派发下来的试卷,很多孩子会放的东一张西一张,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老师每次评讲完试卷后,分科粘贴积累起来,作为一份很好的复习材料。每天晚上睡觉前坚持让孩子自己检查铅笔是否削好,要带的文具、书本、午餐饭盒是否都放好了,包括第二天要穿着的衣服鞋袜都要准备好,习惯性让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对自己说:“爸爸妈妈,我已经准备好明天上学的用品了,晚安!”只有天天不停地强化,才能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条理性。
再者,家庭的整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整理学习用品的效能,想让孩子学会归类及整理物品,家长首先要起到示范作用。家里的杂物要尽量减少,给予孩子宽广的空间。孩子的学习环境最好是独立且隔音效果好的房间,这样孩子学习时就不易被打扰。
要给孩子选一张他喜欢的、舒适的书桌,书桌可用一张透明的胶垫垫着,把课程表、平时要背诵的法则、计算公式、笔画笔顺规则等重要的内容压在透明垫下面,以便孩子有空就复习。
选择的电灯应该是白色节能灯,把握好灯光的度数,太亮太暗都对眼睛不利。书桌旁边放一个小书架或书柜,把孩子的书(尤其是字典、词典)都摆放好,方便孩子随时拿到,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尽量减少在孩子做作业视线范围内的有趣物件,以防止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分心。
家长在家指导孩子时,一定要特别关注并及时提醒孩子纠正不良的书写姿势。不正确的书写姿势可能会产生如下危害:易得近视、肩膀歪斜、后背微驼、脊椎弯曲等。
书写活动要求孩子小手指协调地抓握笔杆,带动手腕进行精细书写,这对孩子的小手肌肉的灵活程度和控制力要求很高,如果孩子握笔姿势、坐姿、写字姿势都已经很好了,但就是写不好字,可能是孩子手指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善。家长可以让孩子使用剪刀剪纸、剪绳、剪线;利用粗细不同的绳子进行各种捆绑或打结的练习;难度高一点可以让孩子学习如何穿针引线,通过学习缝衣扣等方式来增强孩子的小手肌肉发育。
从小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既能帮助孩子减少因书写潦草而导致的差错,又能培养其思维的条理性,提高自制能力,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可谓“一举数得”。孩子在写作业时,家长一定要力争让其做到笔画规范、笔顺规则清晰,整齐美观,并保持卷面整洁,同时告诉孩子书本和作业本是不可以随意乱画的。如果孩子笔尖用粗了,应告诉他及时更换;孩子写字时如果笔画写歪了,告诉他擦掉重写;在写数学作业时该用尺子的地方不能怕麻烦,一定要用尺子画线。周末的时间里,也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硬笔书法、毛笔的学习班,提升孩子的书写能力,让字更漂亮,从而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孩子刚开始接触正规的学习,对学习没有规划,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一同坐下来开一个家庭会议,共同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日常安排,并且互相遵守。
周一至周五可制定回家先独立完成作业及检查作业的计划,家长不要养成陪伴孩子做笔头作业的习惯,但是孩子的口头作业,譬如读拼音,孩子能不能够读得准,笔画的认写、笔顺规则的建立还是要家长在旁做好监督工作的,这是决定后面学习的关键之处。检查作业时,可以告诉孩子作业是否有错或给个错的范围,让孩子自行检查,检查出错处后可让孩子讲讲思路以巩固知识。
写作业的时候不要看电视、听音乐、吃东西,要一心一意;引导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不要磨蹭。假期的作业尽量安排在周五晚上完成,或周六早上完成,以便家长和孩子都能舒心地享受周末,一起外出公园游玩、去图书馆看书、去博物馆参观等等,更好地享受亲子互动的时刻。
每天坚持30分钟的体育运动,特别是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留点空余时间让他们活动筋骨,跳绳、跑步、打球等等,都是帮助孩子保持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环节。
除了孩子,家长也要有遵守的规则,如周一至周五尽量不安排孩子外出用餐,要保持学习日的习惯养成;孩子做作业的时候,除了操持家务外,家长尽量在一旁看看书、读读报或者打开电脑工作,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低年级正是孩子良好学习及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引导孩子真正做到“赢在终点线上”。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