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心有方,开学不慌!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5-08-23  打印本页 次浏览

注意!注意!

暑假假期余额不足

新学期即将开启

请“文昌学子尽快将模式

从“假期狂欢”切换至“开学备战”

调整好作息,收拾好心情

提前做好开学准备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与成长

PART 01

调整作息,精神饱满

假期混乱的作息,会影响开学后的状态:该上学时起不来,该睡觉时睡不着。做好身体状态上的准备,是孩子收心的第一步。

  1. 阶梯作息:以上学阶段的日常作息为目标,每天提早10分钟睡觉或早起,阶梯式调整作息。

  2. 科学饮食:三餐定时,早餐在起床后1小时内,晚餐不晚于睡前3小时。饮食以清淡为主,营养搭配要均衡,充分摄入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

  3. 运动激活:参考学校的日常作息,提前让孩子适应,并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运动,可用跳绳、健身操等微运动激活孩子活力。

PART 02

回顾假期,查漏补缺

暑假即将结束,最后的两周时间,可以用来检查暑期计划的完成状态,并查漏补缺,做好假期的收尾工作。

  1. 假期清单复盘:取出暑假计划清单,给整个假期生活做一次复盘总结,看看哪些已完成,哪些还未完成,及时总结分析。

  2. 任务分级处理:对未完成的假期任务进行分级处理。即将完成的设立冲刺计划,拆解为每日15分钟任务;实在无法完成的也可补充替代成果,减少焦虑。

  3. 收获经验总结: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同总结假期收获,制作“假期成长手册”,张贴照片、书写感悟,记录高光时刻。

PART 03

制定计划,做好准备

开学过渡期,孩子从放假的无序进入开学的有序,更需要有一份可实现的新学期计划引领,规划好新学期的成长路径。

  1. 制定新学期目标:计划能让原本遥远的目标,具体到每一天、每一件事。开学前,可与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具体到生活技能目标、学业成就目标等。

  2. 设计新学期计划:将长远目标细化成日常落实的计划。如将“多读书” 细化为“每晚睡前20分钟读15页,周日晚复述1个故事”,建议以月、季度、学期为单位回顾反思,让进展清晰可见,避免懈怠或过量。

  3. 保留计划缓冲区:过度严密的计划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大压力,缓冲区的设计尤为重要。计划可预留部分弹性空间,无法完成的设置替代方案,还可以设置奖励,让孩子更有动力。每周回顾调整,让计划随孩子节奏生长。

PART 04

缓解焦虑,调整心态

临近开学,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心慌意乱、身体不适等问题,这些“开学综合征”更多来自于孩子的焦虑心态,开学前调整心态尤为重要。

  1. 运动缓解情绪:亲子运动是调节心态的好方法,家长与孩子共同运动,借身体舒展放松心情,传递恢复规律生活信号。

  2. 增强开学期待:家长可以与孩子聊聊老师和同学,增强“准备开学”的心理暗示。还可以带孩子整理或购买新学期所需学具,增强新学期仪式感。

还要提醒各位家长朋友们

帮孩子收心时

这些常见的“误区”

请小心避免

误区一:

等待“开学魔法”自动生效

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回到学校,孩子自然就会收心”,这种想法往往会落空。孩子假期里的懒散表现,如作息紊乱、拖延作业、抵触学习,表面是假期懈怠,实则源于长期形成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课堂不是“自动矫正器”,学校的规则约束若缺乏日常习惯的支撑,只会让孩子陷入“在校应付、回家反弹”的循环。真正的收心,应从日常习惯培养入手,让规律作息、自主学习成为生活常态。

误区二:

“紧箍咒式”说教引发逆反

“都要开学了还在玩?赶紧去看书!”“别人都在预习,就你整天想着打游戏!”这类高频说教看似在提醒孩子,实则会强化抵触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敏感,反复的指责可能让他们产生自我否定,甚至故意与家长对抗。收心不是单向施压,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理解我的不舍,也相信我能做好准备”,用共情代替批判,才能减少心理阻力。

误区三:

“断崖式”切断娱乐引发对抗

为了让孩子“专注收心”,有些家长突然没收游戏设备、禁止看动画片、扔掉漫画书,这种“一刀切”的做法看似果断,实则会激化亲子矛盾。孩子对假期娱乐的留恋是正常心理,强行剥夺会让他们产生“开学=失去快乐”的负面联想,反而更难投入学习。收心需要循序渐进,就像给汽车减速时不能猛踩刹车,而是要逐步降低速度,给孩子留出适应的空间。

开学前“收心”

开学后“放心”

“收心推进器”带你抵达新学期

让我们一起

开启新学期精彩航程吧!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