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最终目标是“减负提质”,这个“质”就是分数,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如果没有分数,如果提升不了考试成绩,“双减”就等于“白减”。
就“双减”的本身与初衷,通过减作业,减校外培训,减的是“量”,但最终增的是“质”,即所谓的“减负提质”。
正如素质教育不排斥分数,不排斥考试成绩一样,“双减”作为让教育回归本原,让教育回到素质教育正道的一种大政,一种手段,同样不排斥分数和考试成绩。“双减”下的“减负提质”,这个“质”当然包含分数,包含学生的考试成绩。
孩子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教育如果不能让学生拥有应有的考试成绩,则难以面向明天,分数和考试成绩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没有分数和成绩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没有分数和成绩的“双减“也是难以服众的,更是难以向家长和社会交待的。
“双减”要以质量为导向,要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行同向。基于此,“双减”必须重视质量,在负担不重的前提下,必须让孩子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获得应该获取的分数,拥有应该拥有的考试成绩。
但是这个“质”,绝对不只是这位校长所讲的单方面的分数的提高,单一的考试成绩的提升。如若把个“质”片面理解,仅仅定义并窄化为分数和考试成绩,那么教育将继续陷入唯分数至上,以分数论英雄,凭考试成绩定成败的怪圈与泥潭。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与驱动下,“双减”就会流于形式,成为花架子,或者异化成助推应试教育的一个噱头和工具。
教育的目标与使命,是立足于人,培养健全的人,给他们一生有用的东西,为他们一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涵泳素养,为他们未来幸福而美好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不只是教会他们应试,获得“一时”的分数,“一纸”的考试成绩。
因而,“减负提质”的“质””,应该是着眼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让孩子们得以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不仅让他们能够成为“会考试”者,而且能够成为终身学习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运动坚持者、优雅生活者;应该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让教育得以绿色发展、公平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不仅让师生在当下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而且能够给他们在将来留下更多的美好记忆和回味。
更重要的是,有了“质”的正确而科学的取向,“双减”中教育理念的定位和确立,作业布置的设计与优化、课后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教育方式的转变和改良,家校的沟通与协同,才能够做到精准对标,科学对表。
只有这样,“双减”才不是盲目的,也不会走偏,“双减”才会遂其所愿,不负重望,收到预期效果。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