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一生传奇!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5-01-21  打印本页 次浏览

芯片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和信息安全

其背后的科技之争

说得再精确一些

是半导体技术之争

而要回溯中国芯片的发展史

就绕不开中国第一部

全面论述半导体的教材

《半导体物理学》

这部书的作者之一

是一位女物理学家

她被称为中国半导体“破冰者”

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

和表面物理学科的

开创者和奠基人

同时

也是新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

……

她就是谢希德

1921年3月19日

谢希德出生于福建泉州

随父到北平后

她成为燕京附属小学

年年霸榜的“学霸”

1947年

谢希德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深造

1949年

正在攻读博士的谢希德

收到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

 新中国成立了!

谢希德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

 “巴不得马上回到中国!”

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

1952年5月

谢希德和丈夫冲破重重阻挠回到国内

  她曾回忆说:

“一到深圳,感觉就到了家,

轻松了许多。

这趟回国路走得不容易。

车站里奏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不由得欢快、激昂起来。”

1952年10月1日

谢希德夫妇抵达上海

不久后

谢希德来到复旦大学

任物理学系教授

在那个计算机还是由电子管组成

占据几间屋子的年代

谢希德就敏锐地意识到

半导体科学将改变今后的计算机科学

她果断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

投身半导体物理学的研究

1956年

国家要建立半导体人才储备

希望谢希德来北京主持工作

可当时她的儿子出生仅5个月

正是离不开妈妈的时候

面对祖国的召唤

谢希德几乎没有犹豫

她流着泪抛下丈夫和儿子奔赴北京

在北大半导体培训班里

她一面给学者们教授半导体知识一面和同事一起

从零编写属于中国自己的半导体教材在谢希德等人的努力下

日后影响整个中国的《半导体物理学》

仅用两年就编写完成

经谢希德培训的300多位学者

在日后分别成为两院院士

大学教授和企业工程师

在科研一线和生产一线

将半导体科学薪火相传

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不久后

谢希德被选为复旦大学校长

她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

作为校长的谢希德十分有远见

她在复旦开设了

当时在国际上刚刚诞生的

表面物理学

除此之外

为了让更多学生走出去

为祖国储备更多人才

谢希德还在工作之余

坚持为学子向世界高校写推荐信

那时

她每年送走一百多位学生

平均三天就要写一封推荐信

内容非常真实和全面

绝无空话套话

打字机成了她使用最多的工具之一

到了晚年

谢希德更加醉心于科研和教育

依旧走在国际物理学前沿

在她任职校长期间

复旦大学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达600多次

不为人知的是

这位在科学事业上披荆斩棘的女性

其实一直承受着病痛的重压

谢希德17岁时患股关节结核

休学四年

留下终身腿疾

1966年患上乳腺癌

不断接受着手术和化疗

在与癌症搏斗30多年后

她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谢希德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便夜以继日地阅读文献资料

更加起早贪黑地做研究

前来探访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住院期间

谢希德唯一的要求是要一部电话

用来接通便携电脑处理工作

直到发生急性心衰和呼吸衰竭

再也无法站起

她才不得不停了下来

……

2000年3月4日

谢希德在上海逝世

  她在遗嘱中写道:

“把我的遗体捐给中国医疗事业。”

在生命的最后

谢希德所想的

仍旧是为自己深爱的祖国

尽一份力量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教育局